close

達利語翻譯翻譯社

而且就算翻譯理論應該要指點翻譯實踐,但除此以外,翻譯理論也有需要描述、注釋、展望和評估翻譯的過程和制品,譯者對於翻譯理論不宜只有指導「若何翻譯」的期待和要求,翻譯理論還要處置懲罰「翻譯是什麼」和「為何需要翻譯」等問題,和翻譯對於目標語的說話、心理、社會、歷史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影響等,都是非常主要的研究議題。換言之,指點翻譯實踐只是翻譯理論的部分目的,不是悉數、也紛歧定是最主要的目標翻譯  

        許多現職譯者心裡或多或少都邑質疑:「翻譯理論有什麼用?」許多人不懂理論仍是會作翻譯;相對地,懂了理論後就會翻譯了嗎?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話還差得遠呢翻譯就像只會把游泳的道理和姿勢講得井井有條的人,一旦下了水可能很快就滅頂了翻譯就因為良多專業譯者從來沒有學過任何翻譯理論,卻依然可以在市場上保存活躍,所以翻譯理論對翻譯工作者有何價值呢?這個問題一向是翻譯實務工作者與翻譯理論學者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乃至是彼此曲解甚至於相輕的根源。筆者以曩昔從事職業筆譯和今朝/>傳授翻譯理論的後臺,認為以上譯者的質疑和調查並沒有錯,只是不夠周全,並且對於翻譯理論恐怕有不妥的期待和預設。 

        別的把翻譯理論和實務之爭回過甚來檢視國內的翻譯教授教養,目前翻譯研究所已有六所之多,分別為台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彰化師範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長榮大學和文藻外語學院,此中台師大還設有博士班。各校在翻譯課程的設計計劃上也常墮入理論與實務課程比例間的兩難,究竟口筆譯都是高度專業的技術,為了應付就業市場的嚴酷考驗,長時候的實務訓練和實踐實習勢不成少,相對就會排出理論課程的時數,而學生也常回避或疏於修習理論課;但是翻譯研究所若一昧向實務市場傾斜,名為研究所卻缺少理論研究之實,即便是高度專業的工作,也難免被學術社群譏為職業訓練所。象牙塔外的翻譯理論和實務之爭延伸至學院之內就成為翻譯教育(education)和練習(training)之別,解決之道或許可以如今朝師大譯研所設有理論和實務兩組分別施教,或像中國大陸把翻譯學位區分為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和學術學位(Master of Arts)都是可行的作法,不外後效還有待持久察看。

本文同時刊登在台灣翻譯學學會網站: http://tati.org.tw/?cat=4

廖柏森 

起首從學院的觀點動身,翻譯學者如TouryChesterman就認為翻譯理論沒必要然需要研究實務的翻譯方法來協助譯者,猶如說話學不見得是教人善于使用語言或社會學也不是要讓每個人都成為社會的良民。Toury乃至主張翻譯實務是屬於譯者和翻譯教師要切磋的事,翻譯理論學者沒有為其理論找出實際用處的義務,也就是說,理論並不是為了指點實務而存在。可見有些翻譯理論一起頭就與適用劃清界線,而只專注其本身的價值;這些翻譯理論的價值並非憑借在現實用處上,有如文學、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一樣,可能不太適用,但卻很有價值翻譯 

但是不成否定,許多學者精心建構出來的翻譯理論並未受到譯者歡迎,其中一個主要緣由就是術語系統繁複,不同學派都自創一套專用系統,一般人若未習得這些大量術語以進入該套系統的脈絡內,就難以理解這些學者的抽象論述翻譯而且專業術語脫離平常說話用法愈遠似乎就顯得理論愈純潔,最後導致只限於少數學者在象牙塔內自命不凡,自絕與外在翻譯市場實際對話,理論和實務幾乎完全脫鉤。這就難怪會引發職業譯者的不滿或甚至輕視,因為這些學者的闡述自始從未把譯者工作上的需求斟酌在內。不外並不是所有的翻譯理論都是離開實務,也有很多理論是從說話功能或文本分析比較的角度來檢視翻譯舉動,理論與實務的關係就十分慎密,兩者可互相印證闡發而互惠,例如翻譯功能理論學派(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就具有高度指導翻譯實踐的意涵,值得翻譯工作者參考利用。 簡言之,不是所有翻譯理論都與現實譯事無涉,部分理論仍是與實務息息相關,更是相輔相成。 



文章出自: http://blog.udn.com/trjason/3543700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elynv36exx 的頭像
    evelynv36exx

    butlerpattmfy

    evelynv36e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