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越南文翻譯中文翻譯社

BBC Radio 3有個節目叫「本週的作曲家」(Composer of the Week),網址是:
http://www.bish.tp.edu.tw/dsa/music/Schubert/Schubert.htm翻譯

(Elisabeth Schwarzkopf)  https://youtu.be/3oxbVz26gLQ  




週一到週五中午廣播一小時(台灣時間是下戰書7:00~8:00),也能夠在7天之內重聽翻譯4/16~4/20之間,這節目介紹舒伯特。節目中的作品不一定整首完全播出,但捉住重點。4/16的節目可以在4/17~4/23,4/17的在4/18~4/24之間點聽,以下類推。
舒伯特在1815~1816之間,創作很多歌曲作品。「魔王」的創作就在這段期間,而「紡車旁的葛蕾卿」則在1814譜成,這一年舒伯特17歲,正是多愁善感的年數翻譯舒伯特只享年32歲,比莫札特還早逝的天才音樂家翻譯
其第1部(4/16週一播出)中有兩首歌曲,「紡車旁的葛蕾卿」與「魔王」。
第一段說她已心碎,音樂也轉入小調。到第二段,她想到浮世德翻譯思惟愈來愈狂亂,心情越來越高昂,音樂也越來越高,紡車遷移轉變得亂了節拍,想到跟他接吻的一刻「sein Kuß! 他的吻!」,乃至於停手窒息翻譯嘆息後,表情稍平,又開始動彈紡車翻譯進入第三段,她想要緊抱他,狂吻他。這類馳念,使她轉動紡車越來越快。最後又唱「我己落空安寧;我的心中苦悶; 我再也找不回它, 再也找不回了」而竣事。

歌詞翻譯借自http://web.thu.edu.tw/s901718/www/words/Gretchen%20am%20Spinnrade(schubert).htm
「魔王」比「紡車旁的葛蕾卿」更富於戲劇性了。網路上有很多資料,不多談了。

「紡車旁的葛蕾卿」是孤單的女主角葛蕾卿一方面紡線,一方面馳念浮世德的歌。這詩泛起在哥德的「浮世德」第1部,「葛蕾卿的房間」章,這章也只有這首詩翻譯葛蕾卿是女主角瑪葛麗特的暱稱。

http://www.bbc.co.uk/radio3/cotw/?focuswin
聽這兩首歌曲,我們馬上會知道他的旋律若何緊貼在歌詞,而鋼琴伴奏已不但是伴奏,而是在描述全部情景。這也就是說,我們要聽這些歌曲,也要緊貼著原詞賞識,並參照翻譯(本身看懂最好)瞭解詞意。幸虧這兩首名曲的歌詞,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許多翻譯,賞識時很利便。


樂曲一起頭,鋼琴就描繪出紡車在動彈的情形。開始時葛蕾卿的表情還平靜,是以她遷移轉變紡車還平順。葛蕾卿最先唱:「我己失去安寧;我的心中苦悶; 我再也找不回它
翻譯社 再也找不回了」。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https://youtu.be/5XP5RP6OEJI 
舒伯特在這首作品採用的是潤色過的反復歌翻譯上面一段以後續以馳念之詞翻譯音樂共有三段。基本上每段的節拍不異,旋律也相似,不外隨著詞意,加以潤色。最後第四次泛起最前面的一段作為尾聲。
短短3分鐘多的歌曲裡,舒伯特凝聚了濃厚的戲劇性。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mypaper.pchome.com.tw/binjen/post/1284783385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公司02-236909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velynv36exx 的頭像
    evelynv36exx

    butlerpattmfy

    evelynv36ex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